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规模有所扩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但效益有待改善。同时,面临部分行业发展缓慢,以及未来增长的下行压力存在等问题,下一步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情况
(一)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上半年,全市53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经营开发业,下同)实现营业收入124.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列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26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呈增长态势,所占比重为57.7%。从主要行业看,总量前三行业大类依次是邮政、商务服务和卫生,对整个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3.5%、26.3%和18.1%。
(二)企业效益有待改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0.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主要是因为商务服务业中星星集团由于冷链股权转让收益促使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994.25%,直接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37.7个百分点。可见,营业利润快速增长主要是受个别行业个别企业投资收益高速增长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比因素。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8.03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77亿元,增长了3.54倍。如果剔除投资收益因素后,营业利润只有12.37亿元,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4.8%。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34.1%,比去年同期缩小4.2个百分点;在26个服务业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出现亏损。
(三)门类分化较为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内部十个行业门类的营业收入增速呈现“七升三降”的局面,营业收入增幅居前的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9.0%、16.6%和12.7%。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2.9%、12.0%和7.3%。营业收入增速提高较快的三个门类行业,并非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主导行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4%。
(四)新兴领域发展良好。上半年,健康服务业、文化服务业和时尚创意创新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7.6%,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2%,时尚创意创新服务业增长10.9%,均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另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6.2%。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
(五)生产性服务业稳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从内部构成看,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营业收入增长6.8%,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0%,拉动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个百分点;商务服务增长8.3%,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1.8%,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增长0.9个百分点;节能与环保服务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1.5%,反向拉低生产性服务业0.6个百分点;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比去年同期下降6.2%,反向拉低生产性服务业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我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货物流动仍能保持较好增长,但研发、环保和服务等要素的供给需进一步增强。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服务发展总体平稳,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一)行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行业和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所占比重小。从行业大类看,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和道路运输业所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8.0%,但增长缓慢。受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影响,通讯市场趋于饱和,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7%,主要是因为高铁开通后对我市长途旅客运输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与杭州、宁波等服务业发达地市相比,我市缺乏像阿里巴巴这样的超大企业,新兴行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很弱。在服务业新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等不断改造服务业经营流程、颠覆服务业经营和盈利模式的今天,我市服务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二)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84.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销售费用为8.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两者都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所投入的成本(营业成本加三项费用)为89.20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8元,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加重。另外,企业用地、仓储价格依然较高,油价上涨,运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三)规模效益相对不好,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531家,在全省各地市中列第6位。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量列第7位,仅占全省的2.1%。我市户均营业收入达到2338.7万元,全省平均水平是5974.2万元,只有全省的39.1%,仅高于绍兴和丽水,列全省各市第9位。
三、促进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下阶段需要在重点行业(企业)上谋发展,在挖掘潜力上拓思路,在弥补短板上下功夫。
(一)全力扶持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要加强引导,建立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连锁、联营等形式扩大有市场潜力企业的规模,支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优势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使服务业企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实现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对资产上规模、利税上水平,从业人员多、发展潜质大的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优先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促使产业链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积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优化。
(三)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激发企业新活力。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积极深入推进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拓展互联网服务业新业态,提升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智能化升级改造,带动科研、人才、投资、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