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与信息 > 统计分析 > 统计局

2020年前三季度台州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0-11-04 11:08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和发展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两战两赢”工作部署,以对标“重要窗口”的高站位、抢抓发展风口的主动性、跨越转型关口的紧迫感,拿出了非常之时的非常之力,护航全市经济向稳向好发展。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7%,扭转负增长态势,为“四季度胜”奠定了基础,向“全年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运行“进”的成效明显

三季度,我市经济延续二季度以来进的态势,当季GDP增长6.0%。前三季度,我市实现GDP 3739.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6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645.03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923.33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1392.75亿元,增长0.7%,实现转正。总体来说,经济基本面表现较好。

(一)核心指标稳步提升,累计转正。GDP是我市指标进位关的核心指标,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GDP比去年同期下降8.8%,增速居全省第10位。二季度,经济全面回升,当季增长6.9%,使得上半年GDP增速降幅收窄至0.4%,增速排名前移,居全省第8位(与衢州市并列)。三季度,经济继续恢复,我市当季GDP增长6%。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长1.7%,实现正增长,居全省第8位,增速较上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县域GDP增速全部转正,其中,三门增长3.9%,增速领跑全市,椒江、天台均增长2.5%,临海、温岭分别增长2.2%和1.9%,增速均高于全市。

(二)权重指标逐步回升,排名前移。一是工业生产继续恢复。在去年低基数以及今年复工复产顺利推进下,产能利用率从一季度、二季度的70.8%、76.5%,提高三季度的78.9%(去年同期的79.1%),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较上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排名较上半年前移3位,特别是三季度的7月、8月、9月分别增长9.0%、14.1%和11.4%,均居全省第2位。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三门核电和台州第二电厂等企业带动下增加值增长7.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汽车制造业在亚欧等企业带动下增加值增长1.8%。二是其他权重指标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6.1%,较上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排名前移3位;受利欧聚合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达35.4%,增速居全省首位,比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速达到15.0%,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三)匹配指标同步向好,支撑增强。一是工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157.8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7%,居全省第3位,高于省均3.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2%。今年来,我市制造业用电从一季度每月的负增长,到二季度每月的低位增长,三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向好趋势明显。二是货运周转继续加快。受疫情影响,年初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呈现负增长,随着复工复产推进,5月起,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保持较快增长,1-8月货运周转量增长1.7%,增速首次扭负为正;1-9月达到2.2%,比1-8月提高0.5个百分点。

二、经济问题“变”的特征明显

三季度以来,我市各项经济工作成效显著,在“二季度红”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三季度进”。但国内与国际疫情形势仍在变化,经济运行存在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特别是订单、用工的阶段性变化,需引起关注。

(一)经济恢复但高增长势头放缓。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8.4%。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工业产能得到有效释放,1-8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继续回升至2.1%,但四季度随着基数的抬高、继续维持当前高增长存压。表现为:一是基数逐步抬高影响显现。2019年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98亿元,占全年的27.7%,高出去年三季度180亿元,增加值高出三季度40多亿元,受此影响,月度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二是部分行业生产可能放缓。今年以来,医药制造业一直领先增长,在4月份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带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但三季度以来,受环保督察以及安全生产等影响,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生产明显放缓,用电增速从7月的34.1%、8月的18%下降到9月当月的3.9%;9月当月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三季度医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73.3%,较二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若这一走势继续延续将拖累经济增长。另外,据印度经济时报10月29日报道,印度将制定新标准,限制部分鞋类等皮革产品的进口,防止廉价产品进入印度。而其85%以上的鞋类供应依赖我国,可能对我市的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订单回升但劳动力供给不足。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我市经济受挫;二季度,尽管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但因国外疫情发酵,海外客商以去消化库存为主,我市出口企业新接不足甚至个别企业出现无单生产的状况;三季度,随着国外疫情进一步蔓延,部分海外订单回流,国外客商补库存意愿明显,我市企业订单情况明显好转,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受前期订单缺乏、员工返乡等影响,一线生产工人较为短缺。据市人力社保局的重点企业监测数据看,我市缺工企业占比、缺工率从7月份开始逐渐上升,9月份增幅明显。其中,缺工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1.9%,环比提高13.3个百分法;缺工人数1.43万人,环比增长29.4%,缺工率上升2.2个百分点。调研显示,受部分熟练工返乡以及春节临近等因素影响,我市玉环、临海等地为赶订单加班加点现象突出。调研中了解到,9月份玉环沙门工业园区加班20天以上的企业占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接单加班加点生产的同时,还需关注各国风险和全球疫情进展,警惕买家破产风险,关注买方市场汇率变化,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用好出口信保融资便利和风险保障功能,合理规避企业自身难以承受的系统性风险。

(三)内需转好但加速度恢复存压。从消费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4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特别是权重商品市场表现一直低迷,其中限额以上商品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6.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1.9%。从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在8月、9月持续好转,但依然较为低迷,前三季度累计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5%。新开工项目增量不足,新开工项目857个,比去年同期下降1.4%,但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18.8%。结构性指标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3.7%,但交通投资下降8.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0%,民间项目投资下降9.0%,制造业投资下降12.5%。工业性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为负增长,表明我市与生产息息相关的投资仍较为缓慢。

(四)信贷优良但潜在性风险较大。截至9月底,全市不良贷款率及关注贷款率综合为1.34%,其中,不良贷款率0.78%;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83.51亿元,同比增长20.2%。尽管当前信贷资产质量较好、利润总体增长较快,但企业利润较为集中,中小企业利润不佳,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前25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68亿元,增长102.8%,其他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5%。尽管当前基于“六稳、六保”要求,多数银行采取贷款延(展)期、追加贷款额度、增加信用贷款等方式,这些风险未予暴露。但明年3-4月份左右,如果这些贷款集中到期,加上企业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因素,信贷风险将会大幅增加。

三、对策和建议

四季度,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全市上下应集中精力“过关破难”,快人一步应对经济问题的“变”,奋力实现“四季胜、全年赢”。

(一)出好“经济发展”关键招。一是出好“数字赋能”招。加快数字赋能,加大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台州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升级。二是出好“强链补链”招。产业集群有纵横关联,配套企业和从业人员充裕,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所在。因此,要抓实集群发展,继续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等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协同,全面梳理产业链,瞄准关键环节,有的放矢,精准开展招商、打通供应链,推动全产业链强劲聚合,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三是出好“台州特色”招。利用好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政策和试点红利,出好“我有人无”的台州特色招,推动外贸大突围。

(二)打好“劳力供配”组合拳。今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市企业订单“变”的特征明显,进而导致用工“时多时少”,难以把握。一是搭建好共享员工机制。建立共享员工机制,建议利用企业码等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用工状态,根据不同企业间生产的淡忙季错位调配员工、共享工人。二是调配好农村劳动资源。

调研显示,我市的一些休闲用品行业一线工人用工较为紧缺,但由于这些岗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短期培训学习即可胜任,就聘用当地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参与生产,以此来破解忙季生产困境。三是应用好市内职校资源。对接市内职业技术学校,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实习,也可将实习期前移至大一大二,在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后再加强理论学习,以应对短期的缺工难。四是对接好外地务工人员。尽早与外地务工人员签订务工协议,或者及早赴劳动力输出省、市开展员工招聘,特别是核心员工,要想尽一切办法稳住心、留住人。

(三)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旗。一是优服务防风险。积极落实“外贸金融双十法”,开展外贸企业专项服务行动,推进“订单+清单+保单”服务,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对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的金融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二是抓重点控风险。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包括对集团贷款、大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监测力度,关注产业链、担保链风险传递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三是破难点降风险。利用好“企业码”一企一策精准处置“两链”特困企业和“僵尸企业”,关注当前生产困难的中小企业,及时跟进、及时破难;最大限度盘活金融资产;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做到应核尽核、“精准拆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