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焦点 > 统计文化

孔小友: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 2021-09-28 10:58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浏览次数:

1998年,本人调入温岭市统计局工作,从此与温岭统计结下了不解之缘。星移斗转,弹指一挥间,二十三个寒来暑往,我品尝了统计工作的酸甜苦辣,体验了其中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温岭统计工作的开展历程。亲身体验了温岭统计的变与不变。

办公场所之变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1年温岭市统计局应运而生,随后编制人数逐渐增多。据局退休老同志施浩回忆:“当时的办公场所十分紧张,局机关不分领导和办事员,共七八个人全部挤在老市政府内两间既阴暗又潮湿的会议室内办公。”到1993年,统计局就近搬进了一幢三层小楼,与宣传部、妇联、体改委等众多单位一起共同办公,虽说楼房既小又旧,但比起原来的办公条件已好多了,局长室、办公室、业务科等科室一应俱全。2007年, 20层的新市政府行政中心大楼胜利落成,统计局也如愿搬入了行政中心主楼16楼办公,办公条件及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走进新的办公室,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进一步提高了全体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公务用车之变

八十年代初,局里没有公务用车,到省城杭州开会,368公里的路程要从早到晚坐一天的客车才能到达。下乡调查、检查,远一点的乘坐公共汽车,近一点就骑上自行车出行,路途近点的早出晚归,路途远的就得住在乡镇驻地的小旅馆。据局退休老司机洪振清回忆:他是1987年调到统计局工作,成为局里的专职司机,那时县政府给统计局配备了一辆组装的“罗马”吉普车,虽然档次低,但也算有了公车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统计工作的需要,到2007年,统计局有三辆公务用车了,局机关人员也彻底结束了骑自行车、坐公交班车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历史。2016年-2018年全国实行公车改革,统计局也取消了公务用车,领交通补贴、私家车出行成了公差出行新常态。再加上交通有了大改善,高等级公路陆续开通,市内出行一个上午就能来回;去杭州开会一般都坐动车,两小时即达,一天即能来回。

计算工具之变

据老同志施浩回忆:“八十年代初,都是纸质报表上报,汇总全靠算盘手工汇总,虽然此后有了计算器,但他们最老的一代统计人还是习惯用算盘。”八十年代后期,局里开始有了计算机,运算方式、运算速度有了极大的改善。从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办公电脑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笔记本电脑的添置更是大大方便了外出开会及工作,为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算盘和计算器也不知从何时起就束之高阁了。

数据传输之变

八十年代,县级统计部门自下而上统计调查报表数据报送主要以电话和邮寄为主,快报数据有时得加上电报。此后有了电脑后,只要将数据拷贝到磁盘,再将磁盘送达报送就好了,但磁盘常因受到外界磁场干扰,数据读不出,只得再次拷贝重报,还是不便。到了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传输逐渐成为统计部门报送报表的主要形式。只要大家点点鼠标,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把需要报送的内容传了出去,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国家统计局推行网上直报制度后,填报单位只需进入直报平台直接填写、审核,并确认上报就完成了。

统计地位之变

以前,统计地位是低的,好多人甚至不知道统计局是干什么的。办公室来电找人,经常是要么把“统计”与“审计”搞混(字面搞混),要么把“统计”与“统战”搞混(方言谐音搞混)。工作中我们自报家门是“统计局”后,经常得到的回答是“哦,你们与审计局是不是一个单位的?”,弄得我们好尴尬。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全面实施,统计宣传的不断深入,统计服务的不断优化,统计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前,更是把统计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统计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统计工作作重要讲话批示指示,以及国家统计局落实统计督察制度经常化,这些都将统计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计事业正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工作氛围之变

从统计理念看,以前,“统计统计,七分统计,三分估计”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宣传和执行,特别是近年来对《意见》《办法》《规定》等三个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规范性文件的颁布,依法统计、诚信统计已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从统计机构和人员看,乡镇一级从一开始的兼职做统计,到设立统计站,到设立统计中心,再到推行全员统计,足以说明当地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逐渐重视,统计人员逐步从“做统计”转变为“管统计”。从领导态度看,以前的领导平时不重视统计,只有到年终考核时才关注起统计数据;现在的领导多次强调统计数据就是工作成绩单,按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将统计资料摆在案头,放在包里,方便随时翻看。从统计服务看,以前统计局只要汇总出统计数据,发篇统计信息,发发月度卡片,印出《统计年鉴》就算万事大吉了;现在统计人员还要及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写出高质量统计调研文章,才能入得领导法眼,同时还要通过统计网站、网络平台、新闻发布等现代媒体工具,随时发送统计信息,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统计产品所需。

统计是一面清晰的镜子。统计之变,在于她真实描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巨大变迁的同时,也折射出自身与时俱进的坚定脚步。但统计也有不变之处。

“统计为国、统计为民”的初心不变

统计虽清贫,但统计也有可贵之处,统计是领导决策的“参谋部”、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是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窗”。做好统计,可谓意义非凡。每一名统计人员入职统计工作,只要认清了统计工作之意义,其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就更坚定“统计为国、统计为民”之心,就自然而然地安下身来搞准数据,静下心来做好服务。一干就是二十年、三十年者,也屡见不鲜。

“精准统计、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的理念不变

多年来,温岭市统计局始终抱定 “精准统计、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的统计理念不变,不断推进温岭统计事业新发展。“精准统计”就是坚持“严”字当头把控数据质量。在不断强化数据审核力度的基础上,坚持“用脚步丈量数据”,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坚持在一线解决问题,把控源头数据质量。“精准服务”就是坚持需求导向,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高质量的统计分析为全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制作和创造更多的统计好产品,以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统计信息需求。“精细管理”就是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统计工作规范化,健全统计机构,强化统计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健全统计台账。

“勇于创新、永争一流”的精神不变

40年来,温岭市统计局虽然人数不断增多,面孔不断更新,但“勇于创新、永争一流”的精神代代相传,永续不变,这种精神已融入到机关每位同志的血液之中。这支队伍里有业务精湛、身兼数职却从不叫苦叫累的“孺子牛”干部王剑,有普查经验丰富、工作创新不断的“拓荒牛”干部梁学标,有艰苦奋斗老黄牛,有坚持30年如一年、做精做强拳头专业的“老黄牛”干部颜蓉晖,他们虽身处平凡,却是成了大家的学习榜样。这样一支典型引路、又红又专、能参善谋、善作善成、永争一流的优秀团队,保证了温岭统计精神不衰。

正是有了“三个不变”,使得温岭统计亮点不断、业绩辉煌。国家级统计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2008年两度获评国家级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二十五连冠”(在台州各县(市区)综合考核中连续25年荣登榜首)、“五连优”(2016-2020年连续五年被评为温岭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就是她的“鲜亮名片”。统计中介工作、统计诚信单位评比、统计电子台账、全员统计等,都是她的“拳头产品”,这些统计创新工作均在温岭首创,并在全国、全省推广。如今新时代统计大幕已经拉开,温岭统计工作将不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打造“快、精、准”的统计服务品牌,努力在实干建设新温岭、争当浙江“重要窗口” 排头兵中,作出统计部门应有的贡献。

温岭市局 孔小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