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焦点  > 统计文化
郑华:行文成、瑞安采风散记
  • 日期: 2012- 10- 17 00: 00
  • 来源: 台州市统计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文成、瑞安之旅,从一个词语开始——采风。

  文学社秘书长兼全程导游娓娓道来开场白:“台州市统计系统文学社首次创作采风活动于今日正式启动,首先,我们感谢统计文联主席和会长,为我们全体会员创造采风机会,希望大家珍惜,在采风中收获经验,丰厚创作内涵,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关注生活,努力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以优秀的作品回报社会。本“导游”将会做好此次采风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最后有一个小小要求,采风活动结束,每一位会员在九月底交一份作品。”

  此时,大家没有出声,我脑袋瓜突然迸发一个念头,首次采风要全程记录,可惜我没有带摄影器材,不免有些遗憾。但转念想还可以用我们笔尖记录这次采风活动。不知不觉我们的车已开出市区驶向高速,伴着秘书长的笑话,车内顿时一片欢笑,我们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向温州文成进发。

  采风之前我作了功课: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 ,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两个小时的高速后,车缓缓驶入文成地界,映入眼帘是成片的树林随山峰绵延,放眼掠过是层叠苍翠,高山之巅出平湖,湖水碧绿如镜,湖光山色美如画。想起五月的天台山,春光明媚中是漫山的杜鹃花芬芳,让我十分惊喜;而不料九月的文成,秋高气爽里竟是遍野的清新雅致,这也是浙南大地给我的一个意外之喜。

  此行我们是带着任务,心情有一点忐忑,但是采风结束文学作品没有具体体裁限制是一件庆事,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文成山湖风光,心情也便舒畅从容了。采风是作家、艺术家等文人雅士的代名词,我一个从不舞文弄墨的人也能和采风活动挂钩,这要源于2011年9月20日台州市统计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的成立,我有幸成为台州统计文联文学创作协会会员,没想到时隔一年,我们协会启动采风创作活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因为我可以体会一次当作家采风的心境。

  五点一刻,我们采风小组到达行程目的地文成宾馆,地处于黄金地段、县城中心的文青路1号,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系一家集餐饮、娱乐、客房、商务、会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三星级旅游酒店,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两个美好的文成之夜。我和同事小吴被安排在一间坐北朝南标房,装饰简单温馨房间,躺在大床上一身疲惫悄然离去,稍稍休息我们就体验文成人的夜生活。

  晚餐驱车不过二三分钟,便来到文一角大排档,我们的采风活动就从这里拉开序幕,首先吸引我的是餐桌开胃茶,它有一个很好的听名字叫“白兰地”,我一时忍不住就拿起手机拍摄留念,社友说我是个微博狂。据当地人介绍该茶可以降血脂,味清淡雅致,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原本陌生的我们在这一杯好茶中相互认识,晚餐大家在祥和气氛中达到高潮直到深夜………

  9月8日,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小吴的脸上,小吴缓缓睁开了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将窗帘拉开,呼吸清新空气,便说到文成我来了,我们简单梳洗便下楼用餐。餐后是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刘基庙,伴随清晨柔和阳光采风车缓缓离开宾馆,延县城主干道向目的地方向驶入,大约五分钟左右,车开始盘旋上山,一路山峦起伏,满目苍翠,树林青青,溪水淙淙,涧水清澈,清爽的空气霎时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旅途1小时的疲劳一扫而光。时间飞驰而过映入眼帘是目的地——刘基庙,宽敞广场上,八个大字醒目矗立,前面“千秋景仰”、后面“通天地人”,这八字对刘基一生的概括。

  在广场上,采风小组第一次合影留念,这是台州统计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虽说仪式简单,但意义深远,这也是台州统计文化的奠基石,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我们开始瞻仰历史名人,了解名人……… 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今文成县名也因他而来。

  霎时,我脑海里奔出唐朝诗人杜秋娘写《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也许我是被当下的环境、人物所感染,在短短的时间中,我感叹人生之短,时光不知不觉从我身边流去,要做的事很多。我的思绪还在飞腾时,导游催促我们向一个景点出发——龙麒源景区。

  晌午的文成有点火热,阳光透过车窗折射我们每一位团友身上使他们也热情似火,安风、冰婷、小妮兴高采烈的在议论相机景点和人,大家都沉浸在前一个景点的余热中。就在这样情境中我不合时宜的开始晕车,肚子里翻江倒海,半个小时车程,让我“死”的心都有,难受呀!难受,脑海里“忍”字一遍又一遍在闪现,终于到达目的地。我呆了,不是被景色惊呆,而是被车晕呆的,下车了翻转的心有点平静,可胃口倒了,大家欢快的享用山珍,而我只能喝喝清汤………

  餐后,大家小憩片刻,向江南美丽的峡谷——龙麒源进发。进入景区必须经过“好运桥”,我走上桥面心跳加速神情紧张,于是便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定定心。队友胆大的在铁索桥上使劲地折腾摇晃,神态自若,站在绝佳的观景台,极目远望,层峦叠嶂,苍翠欲滴,峡谷悠长,溪水漩涡涟漪,清澈见底。包揽龙麒源的山水之秀美,置身于仙境深处拍照留影。胆小的步履蹒跚,神不守舍,瞬间老了好几十岁,他(她)们目光呆滞,嘴角肌肉不停跳,不要晃、不要晃,谁来保护我??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回头才感觉,幸运不过平安,平安就是幸运,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其中奥妙。

  穿过令人望而生畏的千峰万仞,溪边的巨石像少女般亭亭玉立,一道道曲折的山路,宛如一条条青蛇,在大山里蜿蜒游动,身处大自然中有一种返璞归真地感觉袭来,连山间的水竹都不拘一格地生长,别有一番意境。山涧清澈的溪水勾起我们童真的心,大家忍不住要与溪水来个亲密无间的接触,穿凉鞋的男生直接入水,女生有点羞涩,其他人也纷纷脱掉鞋袜,来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清凉。大家在溪水中形态各异,场景之多有鸳鸯戏水、蛟龙戏水、凤凰戏水、寒鸦戏水此景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阵清凉之后,大家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迈着轻盈的脚步向穿龙峡行进,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来到了夫妻树旁,大家停下脚步开始议论,哪棵夫、哪棵妻。有队友说:“缠着是妻,挺拔竖立是夫,看着这对夫妻很恩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开始纷纷议论。我猛然间想起丽水南尖石景区的夫妻树,它们有一个好听名字相思妃,与这对夫妻不一样的是它的爱人走了。不知何人为它写了一首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执手相望,如今劳燕分飞。一树去,一树留。去者形单影只,留者孤独终老,劝君珍惜眼前人,莫等分离空悲切。”我们相爱的人要牢记这首诗和眼前景。

  过了穿龙峡,远处畲乡音乐的已在耳边响起,畲乡民族村以独有方式来迎接四海宾朋,特意营造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让宾朋们听到最纯粹的畲乡音乐。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让很多游客驻足观看。这场原生态畲乡本土文艺演出的作品,让游客叹为观止,畲乡阿妹《洗衣舞》,赞美叶笛吹奏《民族小调》,歌曲亲切朴素、曲调清新优美。游客们开启梦的追随——叶魔笛……让心灵沉醉在异乡文化相融的交响曲中,轻松感受“畲乡人的竹竿舞”所描绘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时尚潮流”。

  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我们享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当我们要离开仙境时,穿越人生隧道,给人又是另一番境界。走进阴暗、凄凉、恐惧的百米隧道,心情无法言表,胆小女生不敢前行,要依偎男生一起向前行,因为她们怕黑、怕摔、怕独处,她们需要男同胞呵护。生活就像此次行程,有阳光、有美景、有黑暗、有疮痍,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向前走下去黎明在等待你。在这里,我借用屈原《离骚》中一句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鼓励我们每一位会员和自己,人生之路原比人生隧道更长更远、更黑更凉,我们要努力把握好每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使我们的文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文成快乐的一天结束,我们又开始新的一天——瑞安,九龙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亘蜿蜒,横拦绿水,旁逸斜出,浩气长舒,景致美得有些梦幻,人感觉在画中游。九潭联生,气势磅礴,碧潭银瀑,瀑布从峰上飞落而下,有的宛如一条白色玉带,倒泻于巨石之间,有的宛如一面水晶帘子,倒泻于半山石壁之上,有的宛如银河闪耀万缕光辉,倒泻于岩石滩上。随着“哗啦啦”的水响过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白点在潭中闪烁,宛若夏夜空中点缀的繁星,把潭瀑融为晶莹一体神奇画面。

  是谁巧夺天工,把潭雕琢得如此绚丽多姿?你看,这儿的潭,有的宛如古钟,有的宛如龙井,有的宛如飞龙,有的宛如铜镜,有的宛如玉瓶,有的宛如洗心,有的宛如琵琶,有的宛如溅玉,有的宛如九龙。这些闪耀着奇异的光泽、令人眼花缭乱的潭,把偌大的花岩国家森林公园装饰得秀美无比。

  山峰在阳光的照映下,绿的碧绿,黄的金黄,红的鲜红,各个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正像是美少女头饰,淡雅火辣。溪水缠绕着山峰风情万种,山峰因水而争辉,溪水因山峰而增色,山水相连,显出诗画般奇绝风景。于是我内心有一种吟诗的冲动:“九龙盘踞高楼镇,隐藏峡谷碧玉潭。银涛纵横山径间,千姿百态花岩石。人间美景寨寮溪,日照银瀑闪金光,深谷幽风沁人心。”悠闲的文成、瑞安之行,在惬意的心情中结束。一路领略山水风光,饱吸清新空气,体验凉爽秋意,感受家人式的出游带来的快乐,我也欣然享受了。

  采风已结束,文学创作之路却刚启步,第一次采风让我体会很深,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离开生活就不会有好的作品,为什么作家要到处采风,他们为了原生态的作品。我们这些业余的统计文学爱好者,从今起要用心感受统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我们笔描述记录统计人的点点滴滴,这样创作才有意义。第一次创作我很珍惜,我也很用心,因为我爱上文学创作,也爱上了统计文学社。

  玉环县局 郑 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