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一次同学会上,第一次听人说起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很美,于是我在祖国的版图上做了个记号,期望有一天去那神奇的地方溜达溜达。金秋十月,我有幸与23位团友前往阿拉善,一睹传说中的美丽芳容。
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是阿左旗的敖伦布拉格镇(蒙语意为“泉多的地方”),那里有一个被冠以“中国最后的秘境”——西部梦幻大峡谷。大峡谷的物质基础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即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车近景区我们就被眼前大片的褐红色所震撼,大家赶紧下车,直奔景区,一进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赤壁丹崖、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貌造型,神奇的峡谷有多处奇特景观,如:太师椅、石贵人、泰坦尼克号、世纪之吻、人根峰、母门洞、石骆驼等。这里就是让人赞叹不已的西部梦幻大峡谷,同时也被中外游客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听说地方有关部门正在申请将其加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予以保护,也希望借此提高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纷至沓来,欣赏此绝景奇观。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出发赴额济纳,车行580公里,车程11个小时,累了就在车里打个盹。我尽量不让自己睡着,怕因此错过美景。这一路上看到的动物比人多,广袤的戈壁沙漠上,时而有骆驼和羊群点缀着。路上没有饭店,大家吃着干粮充饥,这时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的情景。有雨水浇灌的戈壁上长着很多骆绒藜,被霜冻过的呈红色或灰色的骆绒藜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纯净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天蓝得勾魂。车经过腾格里沙漠时,我们看到连绵的小沙峰,平静得像温柔的浪花,沙峰下的骆驼悠然地吃着骆绒藜。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日落前赶到了额济纳,看到车窗外大片被夕阳映红的胡杨林,大家不时发出惊呼,我们期待着第二站的视觉大餐。
额济纳是一个有着和殷墟甲骨等齐名的居延文化所在区域,周围有黑、白、红、绿城等多处西夏古迹,是我国历史上的边塞重镇,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因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张曼玉和章子怡一场胡树林决战而名扬天下。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看秋天的额济纳,因为那里是天堂”,秋天的额济纳之美可见一斑。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
第三天,又是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赶在日出之前到二道桥胡杨林观日出。那天早晨很冷,我们站在桥上等待太阳露脸,围巾、帽子、口罩齐出动。突然树顶的叶子变成了金色,渐渐地金色往下移动,金色的面积不断扩大,树倒映在水中,把水面也染成一片红色,一眼望去,眼前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婆娑起舞,姿态动人。我们顾不上冻麻的手,急按相机快门,只怕漏掉早晨柔和光线下的美景。我们边走边欣赏胡杨的千姿百态和万种风情,金色的胡杨、红色的红柳、黄色的沙漠,我们仿佛行走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好一片千年胡杨林——不朽的沙漠脊梁!
中午我们去了居延海,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养育了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繁衍发展的摇篮。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以后居延海分东、西海,仅西居延海水面就有近3000平方公里。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沙尘的发源地之一。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我站在岸边,看着被大风吹皱的湖面,遥想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李广攻打匈奴,将匈奴赶到居延海以西,匈奴因为缺水而一路迁徙到欧洲,感叹我大汉天子是何等的雄才大略。
第四天一早我们去黑水城观日出。据考证,黑水城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新旧石器时代就有大量人类在这里居住、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发达的繁荣城市。元朝时期,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公元1226年2月,黑水城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血战,如今黑城外满地都是碎骨,半埋在沙土里。1350年前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旧日繁荣昌盛的黑水城也变成了一座废城。裹得严严实实的我站在晨曦中黑水城城墙的佛塔下,遥想黑水城曾经的繁华,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叹息当今沙漠化的严重。
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黑水城后,我们来到了额济纳的最后一个景点——怪树林。怪树林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干旱而致胡杨枯死,变成“陈尸”遍野,它们或枯干向天,或仅存一线生机。怪树林也是一个警世林,它沉重地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
体会了胡杨精神后,我们车行580公里赶赴位于阿左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沙山普遍高度200-300米,其中最高的必鲁图峰(又称珠峰)高43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沙山。由于我们到那已是下午5点,赶往珠峰时间不允许。听导游说,沙漠越野车上珠峰很刺激,坐过后再到游乐场坐过山车会没感觉,我倒是庆幸天黑没去珠峰,因为我受不了那种刺激。经过两个半小时惊险的汽车冲浪体验,我们到达了沙漠腹地,晚上住在被称为沙漠故宫——巴丹吉林庙边上的蒙古包。蒙古包比想象中好,有单人或者多人一个包的,通电通水。巴丹吉林庙传说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流放后修行并最后圆寂之地,由于天黑我们没有看到寺庙的真容,第二天在沙山顶上俯瞰巴丹吉林庙,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很是遗憾。可想而知,当年仓央嘉措无奈地离开布达拉宫、痛别玛吉阿米后过的日子是多么的艰苦。
早晨我们爬上沙峰观沙漠日出,恐高的我吓得腿发软发抖,紧抓前面团友的衣服,眼睛只盯着前面人的脚后跟,不敢往下看。爬到沙山顶上,看到沙山倒映在明净的仙女湖中时,想起当年在敦煌鸣沙山看到月牙泉时那份激动,在这里月牙泉就是小儿科了。巴丹吉林沙漠也有布着天梯的鸣沙山,沙山下的鸣沙湖清澈透明,湖岸芦花纷飞,秋天的红草及沙峰清晰地倒映其中。据说巴丹吉林沙漠有100多个湖泊,这种沙湖交错分布的景象世界罕见,更神奇的是这些湖泊既有淡水湖又有咸水湖。
巴丹吉林沙漠那延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沙漠的线条有柔和的像水,慢慢舒缓地复归平静,充盈着柔美的动感;也有渐渐的隆起,推向顶峰,形成像刀一样锋利的金字塔。我们的越野车在沙峰沙谷中盘旋,上金字塔时远远看去,汽车就像挂在沙壁上,好生惊险。沙漠里偶尔会看到小动物脚印,听司机说这是狐狸的脚印,他的食物是老鼠,也不知是真是假。现在整个巴丹吉林沙漠有30多户牧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们用了7个小时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看够了沙漠的多姿多彩,领略了绿洲的风风韵韵,感觉此生再也看不到更有魅力的沙漠了。
在阿拉善的这几天戈壁沙漠的行程中,贯穿至终的是那里特有的双峰驼,这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双峰驼拉车能载重一顿。我们也看到了野骆驼,据导游介绍,野骆驼区别于牧民家养的就是鼻子上是否有根小木棍。阿拉善人对骆驼有着相依相伴的深厚感情,骆驼顽强的生命,坚韧的前行,驼来了文明的晨曦,也乘载着阿拉善的历史。
一路奔波,一路劳累,起早摸黑,偶尔还吃不饱、穿不暖、喝不足、住不好,但是团友们没有怨言,大家被美景陶醉,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和辛苦,一路欢笑着走完行程。
多彩阿拉善,红峡谷,藏在闺中;灰戈壁,砾石晃眼;秋草原,白羊点缀;金胡杨,震撼人心;黄沙漠,浪花朵朵;绿湖泊,明净如镜;棕骆驼,悠然自得。
神秘阿拉善,茫茫的大漠戈壁,悠悠的文明历史,黑水城内的刀光剑影,居延海边的金戈铁马,巴丹吉林庙的前世今生……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
市局 叶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