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焦点 > 统计文化

王宝秋:垂钓三条河

发布时间: 2013-10-27 00:00     信息来源: 台州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我铺开水面

    用钓竿写上只有一个字的文章

    然后仔细阅读

    待读懂时

    便有活蹦乱跳的收获

这是笔者写于1986年的一首《垂钓》小诗。垂钓一直是我的爱好,伴随我走过童年和青年。我曾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临波钓生”,可见对垂钓的喜爱了。

老家位于三条(海城)与四条(海城)的交界点,后面是水(四条河),西面也是水(三条河),给垂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三条河”是河的名称,过去筑海城,将海城内侧的泥土挖起用于筑堤,内侧便形成一条河。筑起的海城叫“某条海城”,内侧的河就叫“某条河”。

三条河是温黄平原的主要河流,兼有灌溉、排涝、运输、饮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功能,其北端就是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岩头闸,离市区5公里。这里水深河宽,淡水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北起岩头新闸,南至岩头老闸(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公里范围内,有五大水系(头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在此交汇,饵料丰富,是鱼类理想的栖息场所。温黄平原所有鱼类、介壳类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因此也是非常理想的垂钓场所。

小时候的钓具是比较简陋的。砍一根较直的竹子作钓竿,如果局部有弯曲,可在火上烘一下,趁热扳直。鱼竿可长可短,有个2-3米长就可以了,有时短至像“添磨竹”般也可以。向母亲讨得绣花线一条作鱼线,再到鸭窝或鸡窝里找一根翅膀上脱落的羽毛,最好是白色的,剪成半厘米长的小段,穿在线上作钓浮,俗称“米碎浮”。曾见邻家的孩子因找不到合适的羽毛,追得鸭子满天飞,硬是从鸭子身上拔下一根才作罢。唯钓钩自制较难,自制钓钩难以做到有倒刺,鱼儿易脱钩,因此须到海门老街买取。有时串村的卖笼担的也有卖,就不用老远地跑到海门去买了。有了竿、线、浮、钩,钓具便制成了,但关键的是会校钓。钓准不准、灵不灵,全凭校钓的功夫。一般以刚能使钓浮全部沉下为准。如果钓浮迅速沉下,表明鱼钩太重,须增加钓浮。如果钓浮漂在水面较多,须在近钩处线上缠上锡片,如找不到锡片,可用保险丝或药膏皮代替。

     老家的长河四季都可以垂钓。春天我常选取有水草的浅滩垂钓。“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鱼儿喜欢在水草下藏身觅食。春天也是鱼儿产卵的季节,它们爱将鱼卵产在水草上。如果大清早到河边观察,就可以看到鱼儿在水草丛中钻上钻下,嬉戏追逐,它们正忙着生产下一代呢。“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鲤鱼上滩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产卵,繁衍后代。因此春钓选取较浅的水草边下钩,鱼儿容易上钩。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我常在雨中抛钩,雨中垂钓别有一番情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张志和的《渔歌子》正是描写雨中垂钓的景象。穿着蓑衣,戴着箬帽,手持一竿,站在细雨中,近处是水,远处是山,这本身便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现在蓑衣已难觅踪影,箬帽还是有的。我也曾戴上箬帽,暂将雨衣作蓑衣,把钓于细雨中,细细地品味古老的垂钓韵味,别有一番乐趣。更使我乐而忘返的是,细雨蒙蒙中,鱼儿更容易上钩,收获更大,这才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真正理由。

     春季还是钓鳗鱼的好季节。经过一冬的休眠后,春季鳗鱼的食欲旺盛。鳗鱼怕光,喜欢在夜间出洞觅食,故钓鳗鱼采取放夜钓的形式。取一段约20厘米的竹竿作钓桩,一头削尖,另一头系上一米许的线,线的另一端系一鱼钩,钩上活的小泥鳅作诱饵。夜晚将钓桩插在水岸边,将诱饵抛入水中,明早收钓。鳗鱼的缠功很厉害,收钓时常常发现鱼线被缠成一团。上钩的鳗鱼或被鱼线勒死,或已逃脱,鱼线上还留着活涎。一次我同哥哥一起去收钓,钓到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鳗鱼,提上岸就脱钩了。鳗鱼全身光溜溜,四只小手一起动手,还是捉不住。鳗鱼从岸边的菜地溜入水田,这么一来更难捉了。哥俩在水田里折腾了好些时间才将鳗鱼弄回菜地,然后又费了好大劲才将鳗鱼捉进鱼篓。这时我们已筋疲力尽,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才发现我们已成了大花脸,脸上和衣服上尽是泥巴,于是我们相视大笑。看看眼前的菜地和水田已糟蹋得不成样子,觉得情况不对,赶快转移,免得被生产队里的人看见追究责任。

     夏季是钓鲤鱼的好季节。夏天赤日炎炎,空气闷热,下午或傍晚常有雷雨,这种天气鲤鱼反而容易上钩。鲤鱼觅食时贴着河底,嘴巴翻泥,寻找食物,冒出一串串的气泡。钓者根据气泡可判断鲤鱼的大小和所处位置。钓鲤鱼撒窝可用稻谷和米碎混合。钓饵可选取稻田中未收割的新鲜稻谷,或用泡湿的陈谷,将鱼钩横着钩在谷壳上。用稻谷作饵的好处是小鱼不会吃,会吃的要么是大鲫鱼,要么就是鲤鱼了。鲤鱼吃食的特点是将钓浮迅速拉下,这时钓者须迅速提竿。鲤鱼上钩后,较小的可迅速提上岸。如果钓上大的鲤鱼须竖起钓竿,避开水草,凭借竿梢的弹力消耗鲤鱼的力气。如手持的是轮竿,可结合放线和收线来消耗鲤鱼的力气。待鲤鱼力竭后,将鱼嘴提出水面吃口空气,重复三次,鲤鱼再也没有反抗能力,这时可用操网(鱼头先进)将鱼捞上。一次我用轮竿钓着一条5斤重的大鲤鱼,一直与鲤鱼搏斗了一个多小时,才在钓友的帮助下将大鱼捞上岸,看来钓鱼不但要有耐性还要有耐力。又有一次钓友老丁用普通竿钓着一条鲤鱼,感觉拉力很大,他迅速将鱼竿丢进水中,大鱼就拖着鱼竿逃跑。于是老丁央求放鱼的“老婆船”赶过去。当渔夫提起鱼竿时,大鱼就拉着“老婆船”向前进,河面上出现了鱼拉船的奇特景象。最后筋疲力尽的鲤鱼还是被渔夫捞上了岸,送归老丁,一过称,这条鲤鱼重达10斤。

     说起“老婆船”,这是一种奇特的钓鱼方式,现已失传,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船很小,长约四米许,分前舱、活舱和后舱。前舱用于作业,活舱内外通水用于养鱼,后舱用于生活起居,上盖用牛毛毡做的雨篷。船尾一侧有一木舵。钓具是用毛竹签削成的2厘米长的两头尖的小针,富有弹性,将一条10厘米长的短线系在竹针中间,将竹针弯曲,套上芦荻根圈,中间插入麦面段。再将若干个竹针等距离连在一条主线上,放入河中,鲫鱼咬食后,竹针弹开,将鱼嘴巴绷紧撑牢,鱼儿逃脱不了,因此这种钓具有个形象的名字叫“阔嘴绷”。芦荻根圈的制作方法是,将芦荻根拔起,蒸熟,稍晒干,剪成2毫米宽的小段备用即可。这种钓法钓上来的一般是2-3两重的鲫鱼,较均匀,且捕钓效率较高。因放钓作业往往是夫妻合作,一人摇船,一人放钓或收钓,因此叫做“老婆船”。

     秋季是枯水季节,适合钓鲫鱼。由于三条河的河水深,各条河流中的鱼向水深处集中,这时三条河鱼口众多,难怪古人用“多如过江之鲫”来形容数量之多。有一个下午我坐在船上钓鱼,鱼儿特别贪食,钩一放下去鱼就咬钩,一提一个准,一共钓上130余条小鲫鱼,真是钓鱼钓得手抽筋啊!

     秋季还是钓田蟹的好时光。“秋风响,蟹脚痒”,秋风起时蟹正肥,这时田蟹要游向外海产卵,向闸边聚集,待下雨放闸后出海。因田蟹喜在夜间出洞觅食,我常选取明月夜钓蟹。取一根3~4米长的细竹竿,一头系一条半米长的短线,线上系一段带血的黄鳝,倒插在水中,一端靠岸。一字排开几十上百枚钓竿,轮流收竿。收竿时要轻轻提起,如觉较重,表明有田蟹咬食诱饵,这时一面慢慢提竿,诱饵不能离开水面,一面轻轻地将操网插向诱饵下面,然后迅速提起,捞住了田蟹。操网要求大而浅,网眼要大,使田蟹进网无法爬行。运气好时,满篓而归。

     冬季适合深水钓鲤鱼。冬天寒冷,鲤鱼藏在深水中越冬,这时鲤鱼的吸食量与活动量都不大,但只要找到水深处的鲤鱼窝,上钩率还是蛮高的。我常在老闸边4~5米的深水里垂钓,每有收获。有时天空下起纷纷扬扬的雪,因等待鲤鱼上钩也不愿离开,似有“独钓寒江雪”的味道。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垂钓到90年代初期,一钓便是20余年。后来因为污染与滥捕河中鱼虾急剧减少,一度绝迹。污染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但主要的还是工业。常在大雨后,污水从上游冲向下游,河鱼因难受在水面上不停地嗫嘴,似缺氧状,或干脆翻白肚死了。有时河水变黑变臭,鱼虾绝迹。滥捕主要是电捕,装有柴油发电机的电烫船在近河岸游弋,所到之处,不管大鱼小鱼,斩尽杀绝,躺倒一片。还有一种电捕方法是,船尾拖一带电的网,常在冬天贴着河底拖,使鱼无藏身之所。污染与滥捕的结果是无处可下钩。一次我碰到儿时的钓友小春,问他现在在哪里钓鱼,他说最近跑到江苏的沙家浜钓鱼。乖乖,要跑这么远的路!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铁腕治水,已初显成效,部分河段、部分季节河水变清。处在下游的三条河岩头闸河段时清时黑,鱼儿仍然难以生存,治水仍然任重道远。现在农村各地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河道重现水清鱼肥的现象会有时日。我想到时政府如能在三条河岩头闸河段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设立垂钓区,加强河岸整治及绿化工作,禁止除垂钓外的任何其他捕捞作业,使城区垂钓者有个免费垂钓的去处,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人事无涯生有涯,近将归钓汉江槎。”我早有退休后归钓的设想,做一个像郑板桥笔下的老渔翁。

老渔翁,

一钓竿,

靠山崖,

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清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

蓦抬头月上东山。

 

椒江区局  王宝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