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科普 > 您身边的统计知识

统计数据的协调性与匹配性是怎么控制的?

发布时间: 2013-11-14 09:24     信息来源: null      浏览次数:

   

    统计数据不协调、不匹配是统计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这种不协调、不匹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统计数据和综合统计数据之间不协调;二是专业统计数据之间不协调;三是政府统计数据与部门统计数据之间不协调;四是地区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不协调;五是宏观经济数据之间不匹配,如GDP增长速度与用电量、客货运周转量、税收等增长速度不匹配。 

  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维护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一是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和对自己的职业操守负责的态度,来认识统计数据的质量及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问题。二是推进统计业务规范化,创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和统计工作模式,建设集数据采集与处理于一体的统计信息化平台,提高联网直报能力、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减少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干扰,加大基础数据审核力度,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三是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完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审体系,制订主要数据协调性评估办法,提高数据之间协调性和匹配性的审核、评估水平。四是加强对税收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GDP与用电量、GDP与周转量弹性系数等反映数据协调性指标的审核力度,增强宏观数据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五是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统计部门要依法抵制对统计数据的各种行政干预、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