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秋:讨小海 |
|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人家向海里讨生活、过日子就叫“讨海”。向滩涂及浅海讨生活便叫“讨小海”。 我的老家就在台州湾畔,讨小海便成了家常便饭的事。小时候我经常去海边捉蟹、捉泥螺、捉海蛳、踏赤鲶(音)、钓泥鳕等。 捉蟹的方法很多,有草绳套蟹、鱼网拉蟹、踏蟹、取蟹、钩蟹、钓蟹、挖蟹等。 海边有一种长着大红钳(螯足)的小蟹,因其身子状如“棺材”,我们就叫它“棺材头蟹”。其实它的生物学名称叫做“招潮蟹”,其雄性长着一只红色的大钳,另一只钳很小,两钳相差悬殊,而雌性则长着一对小钳。雄蟹见到雌蟹时,常挥舞着大钳,一如猛男展示自己的肌肉——看,我多强壮——以此来吸引异性。 招潮蟹常在泥质较硬的滩涂活动,洞穴是垂直向下的。人一过去,它们赶紧爬入洞中,过一会儿又慢慢从洞口爬出来,警惕地睁着两只火柴头状的小眼睛,这叫“纵目”,能倒能竖,眼睛能凸出体外。 小时候,我们常找来稻草,接成一根三四米长的细绳,一头做成一个比蟹洞稍大的圈,套在蟹洞口,一头拿在手中,待小蟹爬出洞口时,迅速拉起草绳,将小蟹拉离洞口,然后迅速上前抓住它。有时小蟹虽然被拉离洞口,却钻进了别的蟹洞,“小蟹钻洞,小弟心痛”,让我们空欢喜一场。 渔网拉蟹的原理同草绳拉蟹有些类似。在一片蟹洞上方摊上一片旧渔网,隔一段时间,小蟹便会从洞里爬出来,这时拉动渔网使小蟹迷失方向,然后翻转渔网捉小蟹。 钩蟹的方法只适用于捕捉上述提到的招潮蟹,因为它们的洞穴是垂直的。蟹钩是由两个钩齿的铁钩和竹柄组成,使用时只需将蟹钩伸进蟹洞,上下略作提按,左右略作转动,就能钩到蟹。有经念的人一钩一个准,一潮下来能钩到十几斤。为使钩蟹效果更明显,有的钩蟹人还带着一个尖头的小木棍,先将蟹洞撑得稍许大一点,以方便钩蟹。如果泥涂较软,也可用手臂直接挤进蟹洞取蟹。 最有技术含量的要数钓蟹了。蟹钓由10厘米许长的铁杆,周围绑上或焊上8枚无倒刺大鱼钩制成,再找一根约三米长的硬竹竿,一段二米许的粗细,连成一副完整的钓蟹工具。钓者须事先在家苦练钓技。在前方放一小团稻草,然后将钓钩荡过去,以刚好荡过稻草团,迅速荡回钩起稻草团为准。待百发百中后,缩小稻草团,继续练习,直到稻草团缩小到小蟹大小,也能百发百中,算是功夫到家,可以到实地钓蟹了。这种方法蟹钓来去迅速,猎物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成为钓蟹人的囊中之物了。钓蟹高手收获颇丰,一潮能收几十斤小蟹,担着回家。不过这种高手是很少的,估计现在已经绝迹了。类似这种方法还可以钓到弹胡(跳涂鱼),只是所用的钓钩要小巧些,难度也更大。 踏蟹是一种常用的捉蟹方法。有一种叫“彭肮”(音)小蟹,长得细脚伶仃(当地土语称长得瘦长的人为“彭肮”),它的洞是横着的,受惊时也只在洞口稍内一点的地方躲藏。针对这类小蟹,只要将脚在洞口稍后处垂直插入就能切断它的退路,然后伸手至蟹洞就能瓮中捉“蟹”了。 沙蟹的洞是横洞加直洞,一受惊它就会从横洞跑进直洞里,上述的捉蟹方法都难以奏效,那只能“挖蟹”了。用铧锹沿蟹洞将泥全部挖掉,直到蟹洞底部,沙蟹也就束手就擒。 挖掘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捉青蟹。因青蟹的洞是两个横洞加直洞,如果用脚从一个横洞捅进去,借着水的压力,偶尔也能将小青蟹从另一个横洞中赶出来。这时青蟹张开两只螯足,张牙舞爪地展开搏斗,一不小心,手指便被它钳住,痛得你直钻心。它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能力,将一只螯足钳住你的手指,俗称“放死钳”,自身却逃之夭夭。它的钳会重新抽出来,叫“转抽钳”,蟹类都有这种功能。如果遇到张着螯足的青蟹,可抓起一团软泥迅速搭下,粘住它,赶紧捉进篓中。如果青蟹伏在洞中,我们伸手去取,也会被它咬伤。可取一团稍硬的泥巴塞进去,待它咬住泥巴时,将它取出。有的青蟹隐在大米草边的水洼里,可用小竹耙将它耙出来。农历八月十六前后,正是青蟹的交配季节,挖青蟹时一个洞能捉到两只青蟹,一雄一雌,这叫“八月十六打对螾(音)”。 赤鲶(音)是一种类似于弹胡的小鱼,个体比弹胡小,略显细长,眼睛也不像弹胡一样凸出。踏赤鲶的方法与踏蟹相似,但要认准赤鲶洞,赤鲶进出洞口,洞口留有新鲜的泥汪。 泥鳕生活在海水中。过去因筑海城取土,常形成一个个水洼。或者放水小闸的外侧,也有水沟。这些都是泥鳕活动的地方。用大头针弯成钓钩(或用鱼钩),以高粱秆作浮,再以线、竹制成简易钓竿。以蚯蚓或赤鲶为诱饵。泥鳕吃相很凶,一见食物整口吞下,往往钓上岸时它已把钓钩和鱼饵都吞到肚子里,使你退不出钓钩。这时钓者最好随身带一把剪刀,沿泥鳕嘴巴剪开取钩。钓泥鳕可以准备几十枚钓竿,每隔数米插一竿,一字儿排开,看哪枚钓浮动就奔向那枚。如果水洼里泥鳕多,够你跑的了。你在欢快中不停地奔跑提竿,用汗水换来活蹦乱跳的收获。 每到春夏之交,是泥螺旺发季节,可到海涂捉泥螺。捉泥螺几乎没有技术障碍,谁都会。只是泥螺喜在深厚的软泥上活动,捉者往往深没膝盖,行走是非常吃力的。偶尔也见到以讨小海为业的人骑着泥艇来捉泥螺。泥艇是一米见长,一尺来宽的船型物,上有扶手。用时一脚踩在泥艇上,一脚往后踩,就能轻松前进。据说泥艇是戚继光发明的。倭寇上岸深陷泥涂,行动不便。戚家军用泥艇在海涂上能灵活行动,有效歼灭敌人。 同样是讨小海,大人和孩子的目的有所不同。大人除增加家里的嗄饭菜蔬以外,多余的用于出售换钱,以贴补家用,有的甚至作为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过去(民国)有一段民谣:“裕广堂(三甲海边的一个村),蟹篓当米缸,蟹篓挂壁头,明天站在别人门口头(指乞讨)”可见过去讨小海对裕广村民的重要了。 小孩讨小海的动因还出于好玩。广袤的海涂真是玩的好场地,捉蟹钓鱼真是玩的好项目,是与鱼蟹斗智斗勇的项目。海涂平整,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以海涂为纸,手指作笔,写字画画尽情发挥。顽皮的孩子还可以打泥仗,相互投掷涂泥,直把对方弄成泥人。这也不要紧,如果天暖,可以到海水里冲澡,追着潮水跳跃,当一回“弄潮儿”。但也不能光顾玩,否则收获不多,篓中羞涩,回家不好交代。 由于海水和涂泥中含有盐分和矿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经常讨小海还能轻松治好脚部皮肤病。 当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讨小海的首要目的还是离不开吃。海鲜的美味真是诱人,使人垂涎三尺。老话说得好,“熬鲜鱼,多着米。”有了海味,胃口大开,食欲旺盛,要是再来点小酒那就更好了。让我们把自己亲手捕获的海鲜做成菜吧—— 小蟹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和上面粉像炸泡虾一样炸来吃,又脆有香,蟹脚都炸脆了。最传统的方法是将小蟹捣成蟹酱,放些盐,腌上一夜,放锅里蒸熟,蟹香四溢,蟹酱卤蘸蘸,一碗饭一会儿就落肚了。 如果捉的青蟹较肥,最好红烧。先热锅热油后,将青蟹切成两段,迅速入锅,不使汁水流失,以切面贴着锅底熬上一会,加入酒醋姜蒜盐等调味品,加水小许,烧开后再文火烧一会,便可以起锅上桌,享受美味了。烧蟹最好不要用酱油,因为酱油会使蟹肉变色。软壳或较瘦的青蟹可以放汤吃。软壳的青蟹还可炖酒烧甜,是良好的补品。 如果说泥鳕烧豆腐是佳配,那么弹胡烧菜瘪(霉干菜)、赤鲶烧菜瘪那简直就是绝配,尝过味道后终生难忘。清洗弹胡和赤鲶有一小窍门,在盛桶水面滴点菜油,可使其肚里的泥沙全部吐出。弹胡和赤鲶还可以放热锅里文火烘烤,制成干品,那可是台州传统姜汤面的绝佳佐料。过去女人生产,送月礼时都要送一包弹胡干或赤鲶干,后者味更佳。现在由于弹胡及赤鲶的鲜品已很贵,晒制干品实在显得有些奢侈,市场上基本见不到干品了。偶尔有弹胡干出售也要分辨真假。假货用廉价的小泥鳕之类形状类似弹胡的小鱼制作,用铁丝串成一串放在火上烘烤熏黑而成。因此假货烟味特重,手摸有黑灰,这两点是分辨假货的不二法门,在此特提一笔。 泥螺可腌来吃,俗称“汪泥螺”,同“阎罗王”谐音。传说一次阎罗王亲自到渔人家索命,隐在戒橱里,渔人回家吃饭,没有嗄饭菜蔬,叫老婆将戒橱里的“泥螺汪”端来下饭,阎罗王以为要吃自己,吓得一溜烟逃走了,渔人无意间免去一劫。这则故事从侧面说明“泥螺汪”是渔家常吃之物。泥螺还可以放汤吃,这是我吃过的所有汤中最鲜美的一种。 讨小海的乐趣和海鲜的美味常常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只是现在很难有机会去讨小海,自然也很难品尝到自己捕获的美味佳肴了。现在的海边倒了很多石碎、砖碎、玻璃碎等建筑垃圾,下去便有划脚的危险,你敢下去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沿海一带办了很多化工厂,海涂受到污染,海产品也随之减少,这里的海产品,即使你捉到了,你敢吃吗? 椒江区局 王宝秋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