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回顾2015年,全市经济呈现“稳中缓降、降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数据走势与全国、全省较为一致,部分指标探底过程基本到位,但在国际市场仍显低迷、国内改革红利尚待进一步激发的环境下,要素制约与转型升级的阵痛相互交织,我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5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和增加值均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5%,增速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和 全省0.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63亿元,增长3.4%,增速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73.41亿元,增长3.5%,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54.09亿元,增长10.1%,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570元,比上年增长6.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9564美元。
(一)经济发展稳中趋缓
1.工业生产低位调整。2015年,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基调的宏观环境下,我市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底部徘徊”的运行走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8.33亿元,比上年仅增长0.4%,增速延续下半年以来的趋势,继续在0.5%以下盘整,较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2015年我市工业生产增速走低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主导行业拉动作用减弱,累计增加值超50亿元的六个行业中,除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橡胶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5.7%、3.7%和5.7%外,其余三个行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降幅逐季扩大,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6%、汽车制造业下降2.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下降10%,这三个行业合计下拉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则是停破产企业逐月增多的制约作用不断凸显,2015年12月份全市当月产值零申报的企业已达220家,与上半年相比,净增80家,下拉规模以上工业累计产值速度3.9个百分点,下拉幅度较9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2.服务业主力效应持续发力。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2%,较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金融业“稳增长”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央行5次降息、4次普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次对支持“三农”和“小微”达标的银行定向降准,“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虽然股市剧烈波动及政府“救市”对金融运行形成短期扰动,但存贷款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领跑各行业门类。其他服务业贡献突出。在“互联网+”和盘活财政存量等政策的带动下,信息产业和财政八项支出增长较快,2015年全市实现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4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5.5%,居各行业门类之首。
3.农林牧渔业增速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增速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种植结构不断调整,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3%,虽然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不快,但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畜牧业仍不乐观,随着环保压力和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大,养殖户信心亟待进一步恢复,预计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66.2万头,比上年增长1.3%,出栏量87.16万头,下降5.4%,全年实现牧业增加值15.41亿元,比上年下降6.6%。渔业产量稳步增长,“一打三整治”和海洋伏休管理双管齐下的刺激下,2015年海洋捕捞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6.9%,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5%。
(二)三大需求忧大于喜
1.固定资产投资呈“过山车式”增长态势。201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波动后,触底企稳迹象逐渐明朗,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虽较年内最低的1-7月提高9.7个百分点,但与前几年相比,仍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居全省第五位。从三大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2015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以30.4%的总量占比实现对固定资产投资72.6%的增长贡献率;制造业投资扭负转正,2015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4%,长达10个月的负增长态势于11月份得到扭转,但与往年相比,增速仍然偏低,反映出企业自主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虽然2015年我市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但受制于去库存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仍然疲弱,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施工面积等先行指标双双深度下滑,2015年分别比上年下降40.3%和21.1%,在此背景下,201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8.69亿元,比上年下降11.6%,为近五年首现负增长。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增速放缓,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7%,增速较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一般而言,民间投资主体对投资形势的反应最为敏感,因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回落最为明显,较上年下降11.4%。
2.市场消费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我市消费需求在阶段性回落过程中表现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四位,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从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别看,传统消费增长稳中向好,2015年,以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等为代表的传统消费增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合计零售额为4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住房相关消费有所好转,随着房地产销售市场略有好转,2015年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43%。但汽车消费继续降温,2015年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1%,增速较上年回落9.3个百分点,石油制品因价格持续回落,全年零售额比上年下降7.3%,增速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呈“高开低走”态势。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阶段,全市外贸出口“高开低走”,下行走势明显,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1.6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自营出口188.29亿美元,下降2.7%,降幅较上年扩大6.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态势仍未被扭转。从月度情况看,单月出口增速从2月份的87.6%,坠崖式下跌至3月份的-29.5%,而后反弹至8月份的5.2%,再经历9、10、11月份的负增长,收尾于12月份的7.8%,月度间波动起伏频繁,反映出市场需求不稳定的同时,也凸显出我市外贸企业面临极大考验。从出口市场看,美国强劲复苏,使得我市对美国市场出口额增长稳健,2015年出口额比上年增长4.5%,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从上年的17.3%提高至18.6%,欧洲市场恢复进程缓慢,独联体国家受地缘政治影响,再加上人民币汇率震荡,2015年出口额分别比上年下降5.6%和32.4%。
(三)三项收入表现稳定
1.地方财政收入稳健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8.02亿元,增长5.6%,年内增速基本维持在5-6.5%之间。从税收种类看,主体税种是地方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的主力,2015年全市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合计入库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对全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9%,其中得益于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商品房销售态势良好、股市带动的个人借贷激增、建筑业营业税清理等各方面因素,增值税(包括“营改增”部分)和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8.1%;但在商品房库存仍然较高的现状下,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与此相关的房地产业收入明显减少,一方面是2015年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等三个税种入库额分别比上年下降28.5%、25.4%和8.7%,合计入库额较上年减少6.38亿元,另一方面是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比上年减少37.91亿元,以往依赖房地产业增收的发展路径难以维系,且随着地方债务的不断积累,地方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或成常态。
2.企业盈利水平略有提升。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8.09亿元,比上年下降5.8%,自4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扩大,实现利润总额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速为年内最低,但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工业生产者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跌2.7%,连续46个月的下跌态势仍在延续,虽然近两年跌幅有所扩大,但与购进价格相比,“低进高出”的走势较为明显,2015年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跌幅比出厂价格跌幅大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个别行业拉动作用显著,仅医药制造业,2015年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8.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4.4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8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66元,增长8.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25元,增长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8.8%,实际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两者收入比为2.038∶1,较2014年缩小0.015倍。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均是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四)潜在增长点值得欣喜
1.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市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支出45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为近四年同期最高。十类民生项目支出合计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住房保障支出等项目增速均在35%以上。
2.创业创新取得实效。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速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速度6.5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成绩显著,2015年我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6家,全年累计融资160.33亿元。
3.新兴销售业态持续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94.3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六位,比上年增长45.7%,实现净流入(顺差)达172.72亿元,较上年增加48.5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持续发酵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问题相互交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攀升,连年的“机器换人”等专项行动加速了劳动力的减少,2015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数比上年下降3.9%,技改成效显著,但从业人员薪酬不降反升,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比上年增长4.8%,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据2015年四季度工业企业专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2.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注重民生改善,最低工资和基本福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企业需要承担的职工“五险一金”等社保刚性支出也不断增多。二是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减弱,受限于我市地理位置,土地供应总量逐年递减已成常态,基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家对后期经济走势的判断较为保守,投资扩张的意愿不强,2015年土地出让价格基本稳定,但也继续维持在35万元/亩的高水平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扩张较多的依靠资源、能源和环境等有形要素的投入,使得环境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不断减弱,自2011年底开始的环保整治从行业向区域蔓延,少则罚款,重则停产整顿,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市势必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则需继续加大环保投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实际融资成本较高,尽管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有接近120个基点的下行,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信贷收缩较为明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企业,调查中了解到,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普遍高达10%以上,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超过2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到位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正面临交替的关键节点,从目前情况看,新旧产业的动力转换尚未到位,呈现“旧常态已破、新常态未立”的态势。工业方面,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其中装备制造业下降2.6%,与此相反的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和2.1%,增速虽然不快,但持续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反映出当前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的低迷期,新产业布局加快,然而数量小、范围窄的现状导致其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带来的缺口。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2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从三大投资领域共同发力逐渐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制造业投资为辅的模式转变。以往作为投资主力军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受限于市场库存较高、投资意愿不强等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效应不断凸显,而基础设施投资在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投资能力受限、PPP模式进展较慢、重大项目减少的影响下,带动作用也有所减弱,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从上半年的157%下滑至72.6%。与此同时,重大项目开工不足也继续制约投资增长,2015年全市计划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161个,与2013年的235个、2014年的230个相比,明显减少。传统的投资主力增长乏力,新的增长点又尚未形成,伴随着基数越来越大,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高。消费方面,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要求不断提高,以网络购物和通信器材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继续保持抢眼的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网络消费总额32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15.3%提高至17.6%。从目前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力看,汽车、石油等传统消费热点增速回落已成新常态,但因其占比较大,依靠新兴产业发展填补传统产业下滑份额仍需时日。
(三)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5年,我市经济稳中趋缓,逐季下行的态势较为明显,在企业家信心未能完全恢复、资金供给有效性不足的大环境下,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资金供给方面看,受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及偿债高峰期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投资能力有所受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展较慢,以往作为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的民间资本一方面受困于投资信心不足,一方面被股市分流,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辖内证券营业部股票交易额达4.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9.2%,增速虽较上半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调,但已处历史高位的水平。同时,自2015年年初以来,因“两链”问题引发的企业停破产问题层出不穷,12月份220家零申报企业中,因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的企业有58家,而2015年全市不良贷款率高达1.58%,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债务风险与不良风险相互交织,股市的剧烈波动又对金融运行增添了较多不确定性,资金供给的稳定性略显不足。从资金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库存偏高,房地产企业拿地的欲望不强,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据2015年四季度工业企业专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4.2%,连续十七个季度低于产能过剩临界点(79%),大部分企业再扩张的意愿偏低,而规模较大、抵押物较多的工业企业不要贷款,中小规模、正处于发展壮大期的企业贷不到款的现象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工业投资的恢复。
三、对2016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增长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领域中短期风险集中显现,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总的来说,我市经济发展向好的主方向未有改变,但转型升级所经历的阵痛还将影响短期发展速度。
有利方面:首先,据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高于2015年0.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欧元区受原油价格低迷、欧元走弱以及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摆脱衰退的基础进一步增强,再工业化进程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美联储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正常化,且加息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力度较强,有助于提升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其次,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随着三中全会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将会极大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以“稳增长”为主基调的各项政策也将持续发力,共同助力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第三,从我市情况看,以台金铁路为首的一大批重大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关键引擎,且随着一系列促进住房消费政策的效应逐步释放,房地产市场在震荡调整中向好的趋势可期;居民就业和收入平稳,“互联网+”深度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频出等因素为消费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方面:首先,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2015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主要经济体继续分化,日本面临通缩风险,经济增长迟缓,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仍存下行压力,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GDP负增长局面不改,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形势严峻,而在美联储不断加息及加息的预期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或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跌势,也可能诱发新一轮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其次,据蔡昉的测算,2012-201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分别为7.9%、7.5%、7.1%和6.9%,预计“十三五”时期潜在增长率进一步降至6.2%左右 ,制造业“去产能”与房地产“去库存”导致工业生产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减速,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增长动力的转换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据国家信息中心分析,预计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下滑,GDP增速将降至6.5%左右。第三,从我市情况看,台州制造业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依然不明显,且在信贷门槛普遍偏高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停破产引发的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愈演愈烈,2016年或有进一步爆发的可能;虽然2015年房地产销售市场在波动调整中现向好迹象,但整体向好的脆弱性较大,回暖趋势并不十分稳固,而房地产销售好转传达至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一般需要6-9个月,在库存仍然偏高的基础上,传导期可能会延长;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市逐步将网络零售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畴,但受限于税收制度影响,难以实现应统尽统,若O2O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和农村电商的大范围布局所带来的网络零售额未能完全纳入统计范畴,网络零售对实体零售份额的挤占或将进一步扩大。
四、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培育发展新动力
“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为特点的自主创业和中小微企业新活力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小微企业金融试点为契机,加快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从学习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既要鼓励大企业成为研发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又要激发中小企业的自主创业活力。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大力引进国外创新成果的同时,着力发挥浙江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心,打造引领发展的区域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
(二)以服务为主要目的,营造发展新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发挥政府对企业的帮扶作用,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专项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税负成本,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抓紧对金融风险摸查整治,加强对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三)以改革为着力手段,激发市场新活力
准确定位适合我市长远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方向,以“一都三城”建设为主方向,加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结合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着力推动有效投资向有效供给的转变,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大力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投资项目投产见效。对已有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市场竞争力和基础,实施“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的快速融合特点,推动产业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变革,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有效供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