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了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它不同于西医,而是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通过拜读《皇帝内经》,并阅读了相关中医养生书籍,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 《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皇帝内经》认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意思是欲望无穷,最终会影响健康。所以养生的方法就是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即要意志安闲,少有欲望,心境安定,没有恐惧。现代心理医学证明,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少私寡欲,心理才能达到平衡,则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强度如此大的时代,我们更是需要回归这样一种恬淡、清静的境界,少一些忙碌,少一些名利,少一些争吵,静静地品味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获得平静的内心。 当今社会中,很多年轻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都是处在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告诉我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合乎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日常生活中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皇帝内经》强调未病先防,书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明的人,不是等疾病已经发生了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治疗;管理国家,要在战乱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治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事已成,然后再去治理。就如同口渴了再去掘井,开始打仗了再去制造兵器,岂不是太晚了吗!这段话在提示我们,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同时也在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皇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以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邪气方能乘虚而入,才能发生疾病。生理和病理如此,心理亦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为的就是要培养和巩固我们体内的“正气”,也就是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如果我们有“正气”,那些歪风邪气将不能侵蚀我们的灵魂;相反,一旦我们这些“正气”虚弱了,对自身的要求松懈了,那些“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一日三省吾身”是很有必要的。 《皇帝内经》在我看来不再是单纯的医学书籍,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书。当然,《皇帝内经》在医学、哲学方面的极大贡献和成就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述清楚的,以上只是将个人之愚见,聊以成文,窥其一斑而已。
|